真的不能不感慨,懷孕像是沒多久之前的事,

轉眼孩子便出生,學行,會跑,會說會笑會百厭。

今年九月,

更已入讀K1了。

我話個在職媽,也湊個熱鬧,放了好幾天假來陪阿仔番學。

其實,學校比較傳統,

沒有私校那麼「貼心」的「服務」,

只有8月30日的家長資訊日,8月31日的一小時新生伴課日,

再來的,便「來真的」在9月2日正式上課了(9月1日是K2/K3的開課日)。

因為我們家的O仔是沒有正式上過N班的,

所以對於要坐校車上學這個安排,

我是有點擔心的。

八月頭開始,我便在家中進行洗腦教育,

解釋甚麼是上學,坐校車是怎樣,上車後要扣安全帶等,

我也一一講解。

更試過在八月中帶O仔去「觀看」其他學生如何「坐校巴」(私學早開學),

8月31日那天,我們便浩浩盪盪地出發上學去。

9月2日正式大個仔一個人上學,送上校車時,O仔回頭見不見媽媽,爆喊,我這個自認剛強的揚眉女子也不禁鼻子一酸。

不過,據校車保母說,O仔在5分鐘的車程是有喊無淚的叫要媽媽,

但一到學校,見到老師便收聲變乖仔上學去。

放學見到我和工人姐姐,

開心到傻。

問他在學校開不開心,他說開心。

問他在學校老師有無抱,他說有抱。(有抱?即是有喊?但媽媽忍住沒有問有無喊。)

9月5日(O媽出門在外)工人姐姐一人接送。明明上學前好興奮,但在碼頭等校車時等等下又話要番屋企,

工人連哄夾騙加賄賂才把他哄上校車。遠在外地的我也有點擔心。 

9月6日(O媽繼續出門在外),情況惡化,在家中偷偷垂淚說不要上學要留在家中玩。(激死我!)

工人再次連哄夾騙加賄賂把他哄上學。遠在外地的我心裡有數。

這個蠱惑的林O仔在騙人!!

9月7日(O媽回歸親身湊番校)一早已講定唔番學,要玩。又開晒聲要睇電視。

O媽我當然是出動我的獨門家訓時間,

生活有序,該上學時上學,該玩時媽媽也定然讓他有得玩,人人要番學讀書(下刪一百字)。

O媽音波功一出,

O仔乖乖上學去。

雖然途中說了兩不想番學,

但O媽眼神制敵勝出,

我還未回話,O仔已自圓其說「個個都番學」、「呢個時間要番學」、「沖完涼就有十五分鐘電視睇」。

我笑著點點頭,

O仔也笑著上學去了。 

和班主任通過電話,

說O仔在學校無喊過!

說O仔是非常靜、乖巧、自理能力高的小孩(騙人的能力仲高!),

見到其他同學喊,他也最多問老師「可以番屋企未」(等夠鐘收工??),

老師說O仔不多話,但會跟足指令參與活動。

聽到此,

O媽我也可算是暫時鬆一口氣了。

 
 

 

 



培養O仔的閱讀興趣,
一直是我最重視的一環。
這兩年也買了不少好書,
希望可以同大家分享一吓。

首先,是我和O仔的近期至愛, 
Oliver Jeffers的Once there was a boy...(box set)



真的是男孩至愛,
連我這個伴讀的媽媽也非常愛看。

套書中有四本不同的故事:
  • How to catch a Star
  • Lost and Found
  • The Way Back Home
  • Up and Down

四個簡單的故事,
但也有不同的感動位;
說友誼,
談勇氣,
鼓勵嘗試,
協作解難,
是非常適合小男生閱讀。











有興趣的,可以經Book Depository 買呀:








O仔的學前生活可說是一波多折,
由最初我一心一意的蒙教路,
到後來發現內向的O仔在蒙教下,
雖然專注力強,
但社交能力卻是每況愈下,
所以18月大時壯士斷臂,
放棄由PLAYGROUP直上N班的學位, 
入讀一家九龍塘區的新開英文私幼。
不是不喜歡該校,
但是因為在去年12月已獲心儀K1取錄,
在衡量過交通時間等各種因素後,
我們在今年二月起,
入讀了在愉景灣區內一家「自家式PLAYGROUP」的NURSERY班。
一星期三課,自己一個人上堂。
不經不過也讀了半年,
七月底也正式「畢業」了。

這是一個以由註冊蒙教老師結合了蒙教和REGGIO教學法所進行的NURSERY班,
可說是互補了兩者之間的不足之處,
教學重心在於:

  • 以小孩為中心,每位孩子成長速度不樣,不比較,各自修行。
  • 通過觀察、耹聽、觸角以及動作去學習。
  • 重視孩子與人和物的關係,強調和諧相處、合作。
  • 鼓勵孩子表達個人感受。
我真的很開心O仔過去半年在PLAYGROUP的成長和得著。
老老實實,
真的是零學術,
O仔認字仍是零,
不過,我的期望卻完全達標有餘。

O仔學會了主動伸出友誼之手和其他陌生小朋友一起玩。
當我第一次親眼望見我家怕醜仔主動在遊樂場跟其他小朋友說「Let's play together?」時,
我真的很感動。
(對於家有內向兒的朋友便會明白我的反應)
內向是性格,
我不會改變他;
但內向不等於不可以和不懂得跟別人相處,
這才是重點。

O仔學會了表達自己的情緒。
他明白自己的情緒,明白因為自己‘NAUGHTY’,所以媽媽會‘ANGRY’;
也明白只要自己‘HELPFUL’,媽媽便是‘HAPPY’。

星期三晚上,
我出席了老師的PROGRESS MEETING。
老師真的很細心地寫了O仔人生第一份REPORT CARD俾我,
聽著另一位同樣了解O仔的人跟我分享他在課堂上的鎖碎事,
感覺很特別。

老師的觀察和我的觀察相類似,主要也覺得O仔的學習能力佳,很快便學懂新的事物,記性好,大小肌發展理想,不過有點敏感,自尊心強,愛面子,不喜歡道歉。

大致上,其實就正正是我的一個小翻板。

最後老師給予我我忠告是O仔是一個比較有主見和有想法的小朋友,太傳統的學校可能未必合適。要小心選擇學校。

真的很感謝老師這半年的指導。

放暑假一星期,O仔日日問幾時返PLAYGROUP。

他仍未知道過後不會再上REGGIO CLASS。我也不知怎開口呀。

可惜位處愉景灣,否則一定推介予和方好友。








2016年過了一半有多,

這個上半年嘛, 真的可以用風雨飄搖去形容。

因為工作崗位上的改變,

壓力大了,困難多了,但同時滿足感也大了。

不過,在讀書、工作、還有照顧兩歲半的O仔,

真的很累。

身心皆累。

踏入七月,

身體出現了強烈警報信號,

入了兩次醫院,

心臟出了點事,

頸椎也出了點事;

總之,就是從今以後也要小心過活。

是時候重整自己生活,

保重自己的身子了。
對上一次靜靜地坐下來思考O仔的教育之路,

已是歲半的時候。

轉眼一年過去, 

當中經歷了考N考K,

對於香港教育制度這個遊戲有了多一點的認識, 

同時,O仔性格上的突點也漸漸出現。

在「無得揀」的情況下,

我家O仔將以十二月細B之齡入讀K1, 

我又是時候停一停、想一想,

為O仔教育之路好好盤算一吓。

識我多年的網友也應該知道,

「見步行步」從來也不是我的作風;

而且,教育是我非常重視的一環;

所以,我真的需要好好記下我的一點想法。

生於香港此地,

我不會清高地說我不介意O仔入讀甚麼學校。

「無友不如己者」、「朋輩影響」、「孟母三遷」等絕不是古文或故事這麼簡單的。

不過, 我不會天真地相信「不努而穫」的。

但我亦不願「強人所難」,

所以「因才施教」、「盡力輔助」、「提供機會」是我和O爸的教育宗旨。


要因才施教,必先了解孩子的能力。

就我個人觀感和綜合PLAYGROUP CLASS 老師的評語,O仔(目前)的性格和能力大致如下:

性格:謹慎內向型;對於「死物」會樂於嘗試和接觸、但對於「人」則傾向保持距離,多採取「靜觀其變」的態度;情緒穩定、不衝動;硬頸;愛面子;好勝心較強;喜歡別人稱讚;大致上算聽教聽話。 

學習能力:學習能力不俗。不是蠢豬豬、也不是懶豬豬;但未知是否叻豬豬。老師的評語很正面,覺得O仔比同齡甚至大三個月至半年的同學的理解力為佳,不過,在我們這個「外國人社區」,家長是不太著重早教的,所以我覺得不能作準。 
專注力頗好。可以專心一項活動二十分鐘或閱讀半小時。愛看書。有時要求我們伴讀也讀到我們怕。英文較中文強,但也在努力學習中文。語文能力較數理為好(可能因為我們也沒有特別教);好奇心不大、主動性不高(這點要注意,不好奇,日後可能容易失去學習動機)。聽講能力佳,但未能認字(我們沒有用認字卡)。 

其他興趣和能力:不太喜歡畫畫,雖會拿筆畫,但真的很隨意畫;而且多是偶畫一陣,十分鐘後又去做其他事。喜歡音樂,慶幸找到一家合適的音樂班,上堂後已很快掌握拍子;而且會跟住音樂做動作。運動力強,但除攀爬外,看不到有特別的天份和興趣。


就以上的分析,我們暫時覺得O仔在傳統教育及新派教育也應可以適應到。不過,傳統一點的學校可能會更為合適。

因為O仔九月入讀的是學券校,所以,我們也開始計劃如何好好「輔助」他了。

首先,我不想放低O仔一早已建立好的英文底子;一定要好好KEEP住聽、講、讀的能力。

因為學校不會教授PHONICS,所以,我打算在家中自己教O仔PHONICS。說到底自己也是英文系畢業,而且也修讀過PHONICS,所以自信這一環應該可以應付。如果情況不理想,才再外求吧。

音樂班是會繼續的。這是一個專為日後學習VIOLIN或VIOLA而設計的課程。因為我本身也拉小提琴,所以我自己也樂在其中;期待日後和O仔一起上親子班的時光。而且我相信音樂對一個人的性格培養絕對有正面的作用。之前也問過經驗導師,四歲左右才讓孩子學樂器(如銅琴)是較恰當的,我們也會等到孩子四歲時才作打算。

而且,針對O仔膽小內向的個性,我正物色話劇班或朗誦班讓他參加。希望可以從活動中加強他的自信和社交能力吧。

O爸是堅持一體一藝的。藝,我們應會朝音樂方面發展,至於體,O爸說下年暑假才讓O仔學游水,到時再決定體育的發展方針。不過自細練水的O爸較傾向O仔參與團隊運動,如足球等,原因是希望他可以更理解TEAM WORK, COLLECTIVE SUCCESS, 同埋減低個人主義。這方面我是非常同意的。

看來暫時會是這樣安排。做父母真的壓理不少。不想過份催谷,但又不能過於放任。盡力在當中取個平衡啦。